欢迎光临长沙地方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校长夜话:回归教育本质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领导力

捕捉行业变化,洞悉教育未来,12月13日,以“教育蝶变 科创未来”为主题的2023新浪&微博教育盛典•国际教育峰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举办。百余位国际教育行业领导者、海内外国际教育专家、校长大咖共聚一堂,通过主题分享、圆桌论坛、报告解读等形式,拆解教育难题,共绘教育变革蓝图,探索行业新趋势,共创新未来。

东莞市松山湖清澜山学校校长&清华附中国际部执行校长李文平、康德教育集团副总裁、武汉康礼高级中学执行校长黄星、北京王府学校学术校长郑真、苏州海归人才子女学校副校长兼初中部校长吴松花、青岛梅尔顿学校执行校长唐毅婷出席本次国际教育峰会的重要环节校长夜话,围绕“回归教育本质,畅谈未来教育”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其创新力和领导力

科技对抗加剧的大背景下,培养创造力、领导力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青岛梅尔顿学校执行校长唐毅婷表示,学校要注重对孩子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培养,通过课程让孩子开拓视野,提高综合能力,让孩子们跳出课本的知识,与真实世界连接。如何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导者,是当前学校需要关注的重点。

东莞市松山湖清澜山学校校长&清华附中国际部执行校长李文平结合了该学校的实际教学案例,分享了她们对于学生创造、领导能力的培养:“学校不仅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创新,使得中西方文华相结合,还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实践。学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撬动孩子们勇于思考,让她们找到所爱的方向,教学内容与社会问题、生活问题相结合,使得孩子们学以致用,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创造力、领导力就会形成。”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研究,这是武汉康丽学校在教学中摸索出培养孩子创新力、领导力的经验。康德教育集团副总裁、武汉康礼高级中学执行校长黄星表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课题,让学生作为成为一个小科学家,让他自己深入地去调研,学校的项目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的老师是倾听者、组织者,把学习、成长、探索的机会都让给学生,不是老师不讲,而是老师是很好的引导者,学生去展示他们的能力。”

北京王府学校学术校长郑真从创新能力的四个特性的教育发表了看法,她认为创新能力应该具有普遍性、连续性、高阶性和意向性四个特点。普遍性就是说创新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通过高品质的学校建设,让孩子成为这样的创新性人才。连续性是指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他需要横向联系和纵向进阶。第三个创新能力的高阶培养,学校要给孩子设置挑战性任务。第四个是创新性指定领域,学校要引导学生发现他擅长并且热爱的事情,并且在这个领域动手做一些实践,学校要给孩子展示的机会。

孩子的创新能力与课程学校的课程设置密切相关,课程是人才目标培养的主阵地。特此苏州海归人才子女学校副校长兼初中部校长吴松花从学校课程建设的角度分享了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看法:“学校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提供培养创新的课程。因为学生去自主学习,他们就能够选择他感兴趣的课题,学习的主动性就培养出来了,这种情况就好比我们点燃了一把火种,这个潜力是无限的,孩子们的表现能够超出你的想象。”此外,吴校长还指出学校一定要给予学生实践领导力的机会,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出孩子的领导力、创造力。

保持国际化学校特色发展 教育需要厚积薄发

中国的民办国际化学校已经发展了近三十年,学校开设的国际化课程丰富多彩,但国际化课程服务也越来越同质化,当下的国际化学校该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呢?这是一个值得国际教育从业者深思的问题。

对此,武汉康礼高级中学执行校长黄星结合了所在学校特色办学的成功经历,她从三个维度给出了答案:学校定位、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康礼学校定位就是要运用公办严谨的管理、民办优质的服务来解放家长,学校提供给学生一元静态到多元动态教学模式、办学模式,也就是给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另外,学校不仅要聚集起优秀的教师,还有给教师们赋能、赋权,凝集教师的力量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所学校想要保持自身特色、拒绝办学的同质化,则需要时间的沉淀。正如北京王府学校学术校长郑真所言,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标新立异,教育的逻辑是厚积薄发,因此这个特色应该具备积淀性,它是通过学校长期实践积累形成的。此外,一个学校特色还应该具备一个贯通性和开放性,它能够随着时代大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去优化。

学校的特色发展离不开课程、师资、个性教育、家校沟通等多维度的建设,苏州海归人才子女学校副校长兼初中部校长吴松花从十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她认为首先学校的课程要规范、要获得认证,其次,学校再做融合课程时,一定要出类拔萃。学校要保持特色不仅要兼顾师资队伍建设、个性教育、学科竞赛、评估落地、特色课程等因素外,还要做好德育教育,让其真正落地实施,而非空中楼阁。

特色的构建要从办学出发,办学使命出发定位要根植中国文化。东莞市松山湖清澜山学校校长&清华附中国际部执行校长李文平结合了清华附中国际部办学情况进行了分享:“提及清华附中国际部,听上去是公立国际部,其实是外籍人员治理学校。但它根植中国文化,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杰出人才。学校的中文教学在外籍子女学校里面被称为是北京最好的,因为学校不仅用的跟国家教材一模一样,而且还有学校开发的教材,同时学生自己创作了很多校本教材,这就是清华附中国际部的特色,独一无二,其他学校很难同质化和复制。”

立足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根植于中国本土教育,通过时间的积累而厚积薄发,最终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青岛梅尔顿学校执行校长唐毅婷总结道,保持并丰富学校特色需要我们多方面努力和持续创新,学校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国际教育新浪教育盛典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沙地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长沙地方网 chsh.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