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一则热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什么年轻人选择提前还房贷#
首先,小编作为一个存款只有5位数的打工人,看着手机陷入了沉思。
其次转念一想,这两年股票、基金全面亏损,理财也跌破净值,手里有点闲钱把房贷提前还了,说不定是个及时止损的好办法。
怪不得有人总结:当下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拿着现金贬值和投出去就亏损之间的矛盾。
很多城市目前的商业贷利率都在5-6%之间,一套300万总价的房子,光还款利息就能达到180万,本金和利息差不多,自己还贷的速度都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越还越亏。
从一季度居民信贷数据也能看出些端倪:2月代表居民按揭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出现了自2007年有统计以来首次负增长;3月新增居民中长贷3735亿元,同比下滑40.1%,虽然降幅有所收窄,但仍证明购房者的信心严重不足。
所以,大部分提前还房贷的人,都是抱着“以后这房子可能卖不出去”的未雨绸缪的念头,不如提前还贷,缩短年限,既能保证生活不受影响,又节省了一大笔利息。
不过也有质疑的声音:年轻人这么有钱了吗?还是银行是缺钱了在这写剧本搞舆论?其实这就是个人追求的问题,而且从现在市场大环境下看,不管是提前还贷还是保证现金流,普通购房者能稳赚不赔的选择几乎没有了。
在房价上涨,未来预期明朗的前提下,因为涨幅跑得赢房贷利息,所以购房者放心地拿手里充足的现金进行多种理财选择,也不用担心房价缩水。
可现在不一样,既然不管怎么都逃不过消费、负债、投资这三座大山,那不如做个能满足自己心理预期的决定。再说银行现在也不缺钱,真正缺钱也不会盯着大家手里的房贷。
这时有人该说了,不应该啊,这都多少救市政策出台了,市场咋还这个鸟样子?
02
先来看看市场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疫情不确定性影响下,前4月成交累计降幅持续扩大,长三角区域全面熄火,杭州、合肥、南京等市场转弱,苏北地区市场全面承压。二手房行情惨淡远超新房。
而在五一黄金周期间,从CRIC监测的五一成交备案数据来看,50个重点监测城市累计成交面积同比下降80%,一线增速放缓,二三线全面下滑。
图源:CRIC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
这个世界真不是按你想的方式来运行的。
但硬说理由也是有的,就是现在国内的收入、消费以及负债情况,都比以前惨了许多,但现在的调控政策,却离原来的常规尺度都还有不少的差距。
比如11-14年那块,常规调控是基准利率打折,限购限售全国范围放松,就这15年救市还是靠着棚改去库存等一系列“赔本”政策才成功的。
所以今年的政策力度还真是不够看,空有量变引不起质变。
再加上今年疫情状态已经全面超出人们的预期,大家都患上了基金、股票恐惧症,没亏个千把万的跟别人都没共同语言,都排斥你。
等等因素,共同造成了现在这种政府疯狂救市,消费者力不从心的局面。
另外,各大机构对市场的预期也不约而同地收敛了许多,不管是新增信贷还是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都不敢像前两个月那样夸下海口了,这也说明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信心。
考量到当前疫情多地频发和楼市低迷的整体大环境,市场能否真正回稳,关键在于更大力度的刺激性政策落地。
随着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后续将有更多城市因城施策促进行业良性循环,核心一、二线城市调控政策或将适度松绑,比如人才落户、降低非户籍家庭社保年限要求,刺激刚需的购房需求释放等等,但限购政策较难全面退出。
等到真正触及市场核心的调控政策出现,说不定那些提前还了房贷的人,就又要把钱再投进房地产了。